http://www.youtube.com/watch?v=c9RUmKXcU0o



幾天前我貼這個 沒人懂什麼,那我歌詞不多打,破題, 第一 開門見山 ,原取自禪宗 的見山不是山,最後見山又是山改詞而來,而林夕,是全世界最強的作詞人之一,我的文再怎麼寫也不會有他好,也許他的詞可以跟唐朝蘇東坡相比,面對 完整的詞句我只能,原本貼上mv,代表我敬意,如今,好像不寫些什麼 ,是種灌水,也許啦,反事都有一體二面,..由此.....我推斷,現世界是包裝的世界,你內容再怎麼好,也許 人家簡單的歌詞,或精簡的用詞,完美的包裝,就超過一切,我常想,現大家都工作太累,還有人會想認真看文嗎?若想太多,也許 把大家當白痴以為大家不懂,但我後來我覺我錯了,若完全不寫 ,也未免 留白太多,上一代給 下一代或這一代的累太多了,面對一堆高手 伯士 我只能,看他們的作品欣賞,但從 此小點 看 世界,也許 包裝不好,內在 在如何好 別人也不接受,比如若沒開上名車,跑車,你的地位,就輸人了,若沒穿出品牌,也許別人不屑一顧,若 沒好的 字體包裝 一切都空談,由一個詞跟mv 可以看出很多事,其實打字 是不太難,但重點 動機為何?得到掌聲,或炫耀,或 其它自己不知的動機....所以 我要作一個推論,就人的體內為一週天 ,外則一大週天,了解自己全部,等於了解別人,甚至全世界,當然有人講 人不完美才是完美,這也是人類的 苦中的樂趣之一吧,但 注意 我之前貼的不是 阿妹唱的,也許有時 time-me不對 時間點,或 有時天氣 春天快到了,中午 放這種歌會吵時人,看看詞也不錯,現 都圖加字的文字比較多了,很少 完全單純文字 那會讓人 ,不太了解你在講什麼,或表達不太明白?但人不是有潛意識跟集體意識等嗎?至少這科學接受,中國早期的禪宗,或禪那,或禪,就 一些禪師 不知 作什麼怪動作或 罵人或打人,或完全不說話,或 只要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悟道了? 真的.人生是這麼簡單跟複雜,一報還一報,但 若要權柄上打敗對方 ,可以破壞對方節奏.........但和平的世界那來打敗誰呢?君子之爭 必也射乎..有時 感覺 現比較流行kuso的文,我打的這種應算退超流行了..

----------------------------
有時我覺mv 的歌詞之美

都一堆 超級作詞人 寫的

我若補上去 也許跟他們 面臉貼金

因為我是 依他們名氣

一個歌詞或mv 就代表一段愛情故事 跟 許多情結

[應該 就不用本人 小弟我 多打字了...]

[古時的中國的故事,好像 誰彈斷一個弦 ,就知 他心情如何了或 他彈情彈出來的音色 或情感 可以知道感情

但也許感情 淡淡 比較好 深比較不會那麼深.........任何感覺淡情即可

愛情最美處 在於他的 不明確性

若所有答案都 出現了..

也許也沒什麼挑戰性了?

只是出自個人小小觀點

若有冒犯處sorry

---------------------------

開門見山 詞:林夕  曲:阿弟仔

那是個月亮 就是個月亮 並不是地上霜
那地上花瓣 看完了就完 沒必要再聯想

甚麼秋水 怎麼望穿 
甚麼燈火 怎麼闌珊
甚麼風景 就怎麼看 
何必要拐彎

打開門 就見山 我見山 就是山 
本來就 很簡單 不找自己麻煩
痛就痛 傷就傷 是誰說 肝腸會寸斷 混帳 

點了燈 就會亮 關了燈 就會暗 
誰活得 不耐煩 哪裡來的感嘆 
聚就聚 散就散 誰曾說 獨自莫憑欄 笨蛋

那是把雨傘 就是把雨傘 不是感情遺產
那煙消雲散 是天氣現象 不上浪漫的當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40108842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是山

這句話的意思~~請盡快~拜託
越詳細越好....



語出《指月錄》卷二十八。

青原惟信禪師曾對門人說:「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參禪悟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對此三重境界,每個人的領悟因其究研的對象不一而有所不同。以下例舉幾種常見的解釋:

﹙一﹚
第一重境界所描述的無疑是常人狀態﹐認為一切都是實實在在﹑天經地義﹔後來對萬物之實在性發生懷疑﹐這便是哲人境界﹔最終悟到虛妄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偏執﹐去掉無明﹐見到世界依舊是它的本來面目﹐這可謂是佛家境界

﹙二﹚
第一階段是開悟前,此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因為凡夫的執著,執著外面虛妄的境界為實有,所以「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第二階段是透過參襌、參話頭的方法,找到一個入處,此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因為參到了話頭,可以從八識田的種子來返照自心,從自性真空當中,知道從前所認識的自己、所認識的世界都是幻假,因而否定自己、否定世界,這個身心世界的大否定,就是所謂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第三階段是從開悟的一瞬間起,悟到現前這念心就是本具的佛性,所以說「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一切諸法不離當下這念心,安住在當下這念心,這就是一個歇處。

﹙三﹚
第一個時期是凡夫的時候,一個修行人還沒有修行的時候,他看到一個漂亮的女生,他馬上感覺到這是個漂亮的女生,馬上他就被迷惑了。這個就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 

 第二個時期是在修行之中,這個修行人因為修了「白骨觀」,他已經入門了,他看到每一個漂亮的女生統統都變成白骨,一個一個都是粉面的骷禳C「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表示說他已經跟女生隔離了。 

 到了第三個時期,是開悟了以後,這個時候他看到的漂亮女生仍然是漂亮的女生,但是他的心已經不動了,已經不受這個女生的影響,這個就是「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其實第一個狀況就是凡夫的「境殺心」(完全受環境影響);第二個境界是修行已經入了門,心跟環境已經隔離,儘量避免環境來影響;第三個境界就是「心殺境」,修行者開悟的心,已經可以把環境統統殺掉。

﹙四﹚
修行人圓證菩提的三個次第,形象地比喻為: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凡夫。假觀);見山非山,見水非水(心眼見道。空觀);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徹底見性。中觀)。


用白話說:

1.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是一般人的境界, 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並不知覺你所看到的事物其中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錯的或虛的。

2.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是追求知識者的境界,懷疑批判, 就如胡適說的: 做學問須於無疑處存疑. 剝開事物的表象, 去探究其本質。





3. 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是悟道者的境界,經過懷疑、批判、辯證後, 透徹瞭解事物的本質。

第 1 境界看到的山水 (現象) 是山水的表象, 第 3 境界看到的山水是山水的本體。


---------
補充 附網址是代表對 別人文章的尊重,非我寫 引用,就應不算盜文 ^_^

-------
這我在別處寫的,順便在此留個底給大家順便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erosam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