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D%8C%E8%B3%BD%E4%BA%9E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該條目的基督教術語主要使用了新教常見翻譯,如需查詢天主教的對應用詞,請參閱天主教與新教術語對照列表

彌賽亞天主教漢譯作默西亞希伯萊語מָשִׁיחַ‎;亞拉姆語משיחא阿拉伯語المسيح‎,伊斯蘭教漢譯作麥西哈景教彌施訶),基督宗教術語,意指受上帝指派,來拯救世人的救主。 基督教主張「拿撒勒耶穌就是彌賽亞,因為耶穌的出現,應驗了許多舊約聖經中的預言」;而猶太教信徒則予以否認[1],並仍然期待他們心中的彌賽亞來臨。

一些被指為異端的教派,其創辦人也常以彌賽亞自居。例如麻原彰晃文鮮明又吉耶穌等。

目錄

  [隱藏

[編輯]釋義

彌賽亞來自於希伯來文מָשִׁיחַ‎(moshiahch),與希臘語詞基督(christos)同意,直譯為受膏者受膏是一種宗教儀式,經由先知,以聖膏油塗在候選者的頭上,確認此人是上帝所選中的人,將可以成為君主或是祭司。在阿拉伯語中مسح(masah)亦有擦拭之意。《舊約》記載的第一位受膏者是祭司亞倫,經由摩西為他執行受膏禮[2]。數百年後,撒母耳大衛執行受膏禮,宣告他將繼任,成為以色列王[3]

但也有些人受膏或奉派擔任特殊的職位,卻沒有實際經過受膏儀式。例如聖經把摩西稱為「基督」,意即「受膏者」,因為他曾被選作上帝的預言者和代表。[4]猶太教也用這個詞來指出自大衛家系的拯救者,由他帶領以色列國恢復大衛統治時期的輝煌盛世。

[編輯]新約中論及的彌賽亞

基督教方面宣稱「新約聖經指出,舊約聖經一直提及的彌賽亞就是木匠出生的拿撒勒人耶穌。聖經從幾方面說明彌賽亞的身份。」以下「家系」「預言」「承認」是基督教方面的主觀宣稱,而非客觀描述,也未體現其它宗教和非宗教界的觀點。比如猶太教與基督教在耶穌身份上自古以來就有根本分歧。

[編輯]家系

聖經舊約中上帝耶和華曾經告訴以色列人的祖先亞伯拉罕,應許的「苗裔」會是他的子孫。上帝也向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以撒的兒子雅各,以及雅各的兒子猶大,提出同樣的應許。[5]幾百年後,聖經揭示猶大的後人大衛王,彌賽亞會是他的後裔。[6]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證實,耶穌的確是大衛的後裔。[7]耶穌的世系廣為人知。雖然人們猛烈反對耶穌,但從沒有人懷疑過耶穌是不是大衛的子孫。[8]可見,耶穌出於大衛的世系是沒有疑問的。耶穌死後37年,也就是公元70年,羅馬人毀滅耶路撒冷,把猶太人的家譜全部毀掉,從此就再沒有人能證明自己是上帝應許的彌賽亞了。

[編輯]聖經的預言

基督教方面有宣稱希伯來語經卷有不少預言提到彌賽亞一生中的不同階段,這樣的宣稱包括:

  • 公元前8世紀,聖經的彌迦書預言,偉大的君王彌賽亞會在稱為伯利恆的小城出生。以色列有兩個城都叫伯利恆。預言清楚指出,彌賽亞會生於又叫以法他的那個伯利恆,也就是大衛王的出生地。[9]耶穌的父母約瑟和馬利亞原本住在拿撒勒,位於伯利恆北面約150公里。馬利亞懷孕期間,羅馬統治者凱撒·奧古斯都下令人民回鄉登記戶籍。約瑟只好帶著懷孕多月的馬利亞到伯利恆去,馬利亞就在那裏生下耶穌。[10]
  • 公元前6世紀,聖經的但以理書預言,從頒布諭旨修復、重建耶路撒冷起,經過六十九個「七」的時期,稱為「彌賽亞」的領袖便會出現。[11]這段時期的每一個「七」指七年。根據聖經和世俗歷史的記載,重建耶路撒冷的諭旨在公元前455年頒布。[12]因此,從那一年算起,483年(69×7)之後,也就是公元29年,彌賽亞就會出現。上帝耶和華在那一年用聖靈膏立耶穌。當時耶穌成了「基督」(受膏的救主),也就是彌賽亞。[13]

[編輯]耶和華的承認

基督教方面有如此的宣稱「耶和華上帝親自作證,表明耶穌的確是彌賽亞。耶和華曾差遣天使告訴人,耶穌就是他應許的彌賽亞。[14]耶穌在地上時,耶和華曾在天上發言,説耶穌是他所悅納的。[15]耶和華上帝也賜給耶穌超過人的力量去施行奇蹟。」

[編輯]耶穌的預言

四福音書中記載關於耶穌預言未來的假彌賽亞現象與祂(真彌賽亞)的再來。

  • 馬可福音》第十三章21-22節:「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看哪、基督在這裡.或說、基督在那裏.你們不要信。因爲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神蹟奇事.倘若能行、就把選民迷惑了。」第35節:「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爲你們不知道家主甚麼時候來、或晚上、或半夜、或雞叫、或早晨。」
  • 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36節:「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

[編輯]歷史上的「彌賽亞」

[編輯]西緬·巴爾·科克巴 ( Simon bar Kokhba )

公元132年,猶太教著名教士阿吉巴·本·約瑟稱呼西緬·巴爾·科克巴說「這位就是彌賽亞君王!」。巴爾·科克巴位高勢強,擁有一支雄兵。許多猶太人以為,拯救他們脫離羅馬世界霸權之手,終止他們長期以來所受壓迫的人終於出現了。可是,巴爾·科克巴卻一敗塗地,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更因此賠上了性命。

[編輯]12世紀葉門的彌賽亞

在12世紀在葉門有一位猶太彌賽亞出現。當地的哈里發(即統治者)請他提出一個標記去證明自己是彌賽亞。於是這位彌賽亞建議哈里發把他斬首,他會迅速復活而以此為證。哈里發一口答允——葉門彌賽亞的故事就從此結束了。在同一個世紀,有個叫大衛·阿爾羅伊的人出現。他告訴中東的猶太人作好準備,隨他乘坐天使翅膀飛返聖地。許多人相信他便是彌賽亞。巴格達的猶太人在房頂上耐心等候,雖然賊人趁機把他們的財物盜去,他們也滿不在乎。

[編輯]薩瓦塔伊·塞比

在17世紀,薩瓦塔伊·塞比伊茲密爾興起。他向全歐各地的猶太人宣稱自己是彌賽亞。基督徒也有聽信他的。塞比應許為跟從他的人帶來解放——方法是任由他們隨便犯罪。他的親信奉行秘密祭神儀式、赤身露體、肆意行淫,甚至做出亂倫的敗行來。然後他們鞭打自己、在雪裏赤身打滾,或把自己埋在冰冷的土堆裏,僅露出頭來懲罰自己。後來,塞比來到土耳其,給人捉著,迫他歸信伊斯蘭教,否則便要喪命。結果,塞比歸信了伊斯蘭教。他手下許多虔誠信徒的希望就此破滅。即使如此,在隨後兩個世紀,有些人仍把塞比稱為彌賽亞。

[編輯]基督教國的彌賽亞

基督教國也有各種各式的彌賽亞興起。在12世紀,有個名叫坦凱爾姆的人招來大批跟從者,整個安特衛普城均受其控制。這位彌賽亞自稱為神,甚至把自己沐浴的水作為聖禮賣給跟從者喝。另一位「基督教」彌賽亞是16世紀在德國興起的托馬斯·閔采爾。他起來反抗當地的政府,並且告訴手下這便是哈米吉多頓。他曾應允用衣袖把敵人發射的炮彈接住。但結果是,他手下的黨徒慘遭屠殺,自己則被斬首。過去多個世紀,基督教國裏曾有不少這類的彌賽亞出現。

[編輯]其它宗教

其他宗教也有自己的救世主。

  • 祅教認為他們的教主瑣羅亞斯德即是彌賽亞。
  • 伊斯蘭教徒指望一位馬赫迪(即安拉引導的一位)為他們帶來一個公平時代。
  • 《新大英百科全書》指出,「雖然佛教並不提倡救世主的觀念,卻仍相信有一位未來佛彌勒來引導眾生覺悟。有些的信徒相信這位彌勒會從天界臨凡,把行善的信徒帶到極樂世界去。」[16]但是這個說法是有很大的誤解,大乘佛教相信彌勒降世前會引導眾生覺醒之後,將會將塵世變成淨土
  • 印度教毗濕奴化身的濟世神,形同救世主的存在。

[編輯]20世紀的彌賽亞

在20世紀,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人類比以前更期望有一個彌賽亞給人類帶來和平。因此,許多人自詡為彌賽亞。1920、30和40年代,在非洲剛果,人們把西蒙·基班古及他的繼承人安德烈·「耶穌」·馬特斯瓦視為彌賽亞。這兩人已死去,但跟從他們的人仍期待他們回來,為非洲帶來一個千禧年。

新幾內亞美拉尼西亞,興起了「貨物崇拜」。奉行這種崇拜的人期望有一天,有船隻或飛機載著救主般的白人抵達,他們帶來財富及引進一個幸福的時代,屆時甚至死人也會復活。

工業國家,有些是宗教領袖,例如文鮮明便自詡為耶穌基督的繼承人。他的理想是要結合手下虔誠的信徒,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家庭以淨化世界。政治領袖們也曾試圖扮演彌賽亞的角色。例如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夢想建立一個千年帝國。

照樣,政治哲學和組織也曾獲致彌賽亞的地位。《美國百科全書》指出,馬克思-列寧的政治理念便含有拯救世界的意味。聯合國組織則普遍被視為達致世界和平的惟一希望。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這個組織已取代了救世主的地位。[17]

[編輯]紐約布魯克林的彌賽亞

在以色列,街上的招貼、告示牌和霓虹燈廣告牌出現過以下的標語:「要為彌賽亞的來臨作好準備。」這項耗資40萬美元的宣傳運動是由猶太教儀式派(哈西德派猶太人的一個極端正統派)發動的。在這個教派的25萬成員當中,有很多人相信他們的大拉比——紐約布魯克林梅納赫姆·門德爾·施內爾松——便是彌賽亞。施內爾松主張,彌賽亞會在20世紀來臨。

據《新聞週刊》説,猶太教儀式派的要員堅稱,年屆90的拉比絶不會在彌賽亞來臨前死去。許多世紀以來,這個教派一直主張,每個世代至少會出現一個有資格作彌賽亞的人。在施內爾松的跟從者眼中,他便是這個具備資格的人,況且施內爾松也沒有指定任何繼承人。雖然如此,《新聞週刊》認為,大多數猶太人卻不承認施內爾松是彌賽亞。據《新聞日報》説,跟他對立的96歲拉比埃利澤·沙赫更把他稱為「假彌賽亞」。

[編輯]注釋與參考文獻

  1. ^ 參考猶太教與基督教
  2. ^ 《出埃及記》40:12-15:「要使亞倫和他兒子到會幕門口來、用水洗身。要給亞倫穿上聖衣、又膏他使他成聖、可以給我供祭司的職分。又要使他兒子來、給他們穿上內袍。怎樣膏他們的父親、也要照樣膏他們、使他們給我供祭司的職分.他們世世代代凡受膏的、就永遠當祭司的職任。 」
  3. ^ 《撒母耳記》上16:13:「撒母耳就用角裏的膏油、在他諸兄中膏了他。從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撒母耳起身回拉瑪去了。」
  4. ^ 參考希伯來書11:24-26
  5. ^ 參看創世記22:18;26:2-5;28:12-15;49:10
  6. ^ 參看詩篇132:11;以賽亞書11:1,10
  7. ^ 參看馬太福音1:1-16;路加福音3:23-38
  8. ^ 參看馬太福音21:9,15
  9. ^ 參看彌迦書5:2
  10. ^ 參看路加福音2:1-7
  11. ^ 參看但以理書9:24,25
  12. ^ 參看尼希米記2:1-8
  13. ^ 參看路加福音3:15,16,21,22
  14. ^ 參看路加福音2:10-14)
  15. ^ 參看馬太福音3:16,17;17:1-5
  16. ^ 參考 The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英文
  17. ^ 參考《美國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英文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參見

 

 

查看本頁評分
給本文評分
 
可信度
 
 
 
客觀性
 
 
 
完整性
 
 
 
可讀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erosam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